針狀馬氏體
中文名稱:針狀馬氏體
英文名稱:acicular martensite
定義:馬氏體(martensite)是黑色金屬材料的一種組織名稱。 馬氏體(M)是碳溶于α-Fe的過飽和的固溶體,是奧氏體通過無擴散型相變轉變成的亞穩定相。其比容大于奧氏體、珠光體等組織,這是產生淬火應力,導致變形開裂的主要原因。
馬氏體最初是在鋼(中、高碳鋼)中發現的:將鋼加熱到一定溫度(形成奧氏體)后經迅速冷卻(淬火),得到的能使鋼變硬、增強的一種淬火組織。
概念的提出
最先由德國冶金學家 Adolf Martens(1850-1914)于19世紀90年代在一種硬礦物中發現。馬氏體的三維組織形態通常有片狀(plate)或者板條狀(lath),片狀馬氏體在金相觀察中(二維)通常表現為針狀(needle-shaped),這也是為什么在一些地方通常描述為針狀、竹葉狀的原因,板條狀馬氏體在金相觀察中為細長的條狀或板狀。奧氏體中含碳量≥1%的鋼淬火后,馬氏體形態為片狀馬氏體,當奧氏體中含碳量≤0.2%的鋼淬火后,馬氏體形狀基本為板條馬氏體。馬氏體的晶體結構為體心四方結構(BCT)。中高碳鋼中加速冷卻通常能夠獲得這種組織。高的強度和硬度是鋼中馬氏體的主要特征之一,同時馬氏體的脆性也比較高。20世紀以來,對鋼中馬氏體相變的特征累積了較多的知識,又相繼發現在某些純金屬和合金中也具有馬氏體相變,如:Ce、Co、Hf、Hg、La、Li、Ti、Tl、Pu、V、Zr、和Ag-Cd、Ag-Zn、Au-Cd、Au-Mn、Cu-Al、Cu-Sn、Cu-Zn、In-Tl、Ti-Ni等。目前廣泛地把基本特征屬馬氏體相變型的相變產物統稱為馬氏體。
附件列表
詞條內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。